早上刷牙的時候忽然想到這篇,趕緊寫下來~以下是一個老人的懷悲傷秋……

我是很早期(不是第一屆,第一屆我沒有參觀)就開始參觀書展的孩子,年年參與不缺席!(歐!我真是個好寶寶!)

積攢一整年的錢,常常在過完年的二月初就消耗完畢,然後繼續「手裡抱著書、嘴上喊著豬公餓」的生活,等待著下一年。

近幾次卻是愈逛愈倦,總是浮現一種疏離的感覺,忘了什麼時候開始,書展開始變得不有趣……

還記得我剛開始參觀書展的時候,是皇冠出版社還有參展的時候(皇冠不參加書展很久了,但是我沒注意它們今年有沒有參展),書展裡人潮洶湧(廢話!),但是除了必要的聲音(像是拎著塑膠袋的聲音、開錢包的拉鍊聲),大抵是安靜的,交談聲也是低低的,每個人低頭看書、找書,有一種肅穆(這形容詞不太對,但一時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)的感覺,沒有喇叭聲、拍賣聲、「先生,辦信用卡嗎?」聲。

這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,是那種「以書會友」的感覺……不見了!書展現在是個單純的生意場合,all business!(我知道對出版工作者而言,這是個生意場合,我只是從小讀者的眼光來看)

從前的書展,銷售人員除了為了因應洶湧人潮而招募的工讀生,還有一批,是出版社的工作人員,在那個時代,這些工作人員不是規劃、指揮、收錢而已,他們還負責「推銷」,咦?剛剛不是說討厭all business,現在怎麼講到「推銷」了?

這裡的推銷,是指你可以跟現場工作人員談論你的閱讀經驗,看過什麼書、今天想找什麼書,然後工作人員會綜合你的敘述,找出他們出版社裡適合你的書。我的《香水》,就是這麼來的!現在比較常看到的狀況,是自己出版社有什麼書、書在哪裡、折扣多少都說不出來的支吾。

當然我可以理解,參觀人潮愈多、臨時招募人員愈多,免不了出現這種情況,只是總有點遺憾。

我一直記得年紀還小的我到皇冠攤位,那時應該是第二次參加國際書展,人小個子矮,再加上人多造成的緊張不安,怯生生的我沿著攤位瀏覽,卻拿不定主意,實話說,有點慌亂,如果有鏡子,我確定我一定滿臉通紅,外加泛著薄汗。

皇冠的姊姊開口問我找什麼書,我回沒有,隨便看看,這一回話,開始了近20分鐘的交談,我們互相分享看過的書、產生的心得,姊姊從一堆書裡取出四、五本書,一一跟我介紹每一本書的內容,最後,當時「錢包輕淺」的我,選了《香水》回家,天知道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徐四金是誰,選這本只是因為姊姊說這本皇冠力推,還有它最薄。

當時我以為我是特例,遇到個好人,或是因為我是個小妹妹,工作人員才特意柔聲詢問,付完帳轉頭看看四周,卻發現四、五個工作人員,每一個都正低頭和客人介紹,是一一敘說內容的那種介紹,而不是「這本真的很好看!我們現場打七折,滿2000還可以免運宅配喔!」這種。

幾年後《香水》因為電影席捲全球,知道我愛書愛電影的人一一跟我推薦和分享心得時,我總會想起那位皇冠姊姊。當時的她,長相不出色、身材微胖,但是當她跟我分享時,我第一次懂得什麼叫「胸有詩書氣自華」。

隔年的書展我特意繞回皇冠已不見她,再接下去,皇冠乾脆不參展了,再接下去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長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